
- 纳米矿晶
- 改性纤维束滤料
- 磁铁矿滤料
- EPS泡沫滤珠
- 果壳滤料
- 锰砂
- 海绵铁除氧剂
- 石英砂
- 无烟煤滤料
- 除氟滤料
- 麦饭石
- 火山岩
- 鹅卵石
- 活性氧化铝
- 石榴石滤料
- 陶粒
- 稀土瓷砂滤料
- 彗星式纤维滤料
- 沸石滤料
- 纤维球
- 纤维束滤料
- 改性纤维球
- 纤维束挂钩
- 叠片式排水帽
- 0.5吨长杆滤帽
- 双头滤帽
- 双流速水帽
- ABS整体浇筑滤板
- 混凝土滤板
- 板式双滤速水帽
- 塔型排水帽
- ABS可调式滤头
- 排水帽
- 0.5吨短杆滤帽
- 1吨长杆滤帽
- 1吨不锈钢滤帽
- 长柄滤头
- 内丝滤帽
- 短杆滤头
- 长柄滤头
- 尖头内丝滤帽
- BAF长柄滤头

水厂絮凝反应池小孔眼网格填料
反应絮凝,是水厂常规物理处理三大工艺中*初的一道关键工序,反应效果直接影响到出水水质和水量。含有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等杂质的源水,向水中加入混凝剂(或絮凝剂)时,液相和质相几乎是同步的流态。当流经各种反应装置过程中,由于水流通道的不断改变,使固、液相质点不仅具有主体流动,还具有上、下、左、右的脉动且伴有漩涡,形成对流扩散,这样源水中杂质颗粒间碰撞的机率将大大增加,促使矾花更好的形成。
小孔眼网格反应池技术在理论上从湍流微结构的尺度即亚微观尺度对混凝的动力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絮凝的动力学致因是"惯性效应",湍流剪切力是絮凝反应中决定性动力学因素,并由此建立了絮凝的动力学相似准则。 该技术通过在絮凝池的流动通道上科学地布设多层小孔眼网格,使水流过网格时速度发生激烈的变化,颗粒碰撞几率增高,水流通过小孔眼网格后湍流的涡旋尺度大幅度减少,微涡旋比例增强,涡旋的离心惯性效应增加,进一步加强了颗粒的碰撞次数;同时由于过网水流的惯性作用,矾花产生强烈的变形,使矾花中处于吸附能级低的部分,由于其变形揉动作用达到高吸能级的部位,使得通过网格之后矾花变得更加密实且易沉淀;同时为一些流动过程中破碎的矾花重新聚集提供了水力条件,合理的格网布设可以减弱低温和高浊的影响。在反应池全程分段布设格网,使矾花颗粒由小到大,由松散到密实,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一般5-10min即可较好完成絮凝。为下一步的沉淀分离做好准备。
与普通絮凝池相比小孔眼网格反应池有下述优点:
1、在絮凝池中大幅度地增加了湍流微涡旋的比例,大幅度地增加了颗粒碰撞次数,有效地改善了絮凝效果,一般在5-10min就可很好地完成絮凝过程,与隔板反应池絮凝时间20-30min、折板反应池和普通网格反应池絮凝时间10-15min相比,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
2、由于絮凝时间的大大缩短,相应减小了设备的体积,节省了基建费用10-30%左右,降低了制水成本。
3、它与普通网格相比,它的网眼尺度小,格条细,因此水流中产生的微涡旋数量大幅度增加,絮凝反应效果大幅度提高。
技术参数 停留时间:5~10min 水头损失:0.2~0.3m
一般设计为多格竖井回流式。当水流通过网格或栅条时,相继收缩扩大,形成涡漩,造成颗粒碰撞。其效果好、水头损失小、絮凝时间短。